政治坚定践初心,担当奉献冲在前

来源:BYT|发布时间:2025-09-02 09:47:04|浏览次数:

作为新时代的工程建设者,田浩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嘱托。自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来,他在建筑咨询行业深耕20余载,先后参与4个重点工程建设,带领团队攻克技术难关30余项,获得7项省部级质量奖项,个人近6年4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今天,当他站在执纪审查(红山园)项目现场,回望来时路,更加深切体会到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就是要在急难险重中淬炼成钢。

一、党建引领,彰显党员担当

田浩同志坚持每天利用"学习强国"收看《新闻联播》,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作为床头书。在项目驻地设立"工地夜校",定期组织专题学习会、读书笔记分享会,与同事们广泛交流与分享学习心得。2022年7月超强台风来袭时,辖区一处低洼老旧小区积水迅速上涨,部分一楼住户,特别是几位独居老人被困。凌晨两点,接到险情报告,他立即带领应急分队顶风冒雨赶往现场。此时积水已没过膝盖,且还在上涨。面对漆黑一片、水流湍急的险境,没有片刻迟疑第一个跳入水中,摸索着前进,挨家挨户敲门确认、转移人员。背起一位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时,积水已齐腰深,脚下湿滑,他紧紧护住老人,在同事的协助下,深一脚浅一脚地将老人安全转移到安置点。那一夜,他和队员们连续奋战5小时,成功转移受困群众18人,无一人伤亡。当疲惫不堪的他回到办公室,发现手机里满是家人担忧的未接来电,他只简短回复了四个字:“平安,勿念。”。

image.png

   二、无畏向前,铸就红色标杆


疫情到来时,在社区实施封控、管控措施期间,保障居民基本生活和就医需求是头等大事。他牵头成立了“红色代办”志愿服务队,为居家隔离人员、行动不便老人提供代购生活物资、代取药品、代扔垃圾等服务。他组织建立了详细的特殊人群台账(如孕产妇、血透病人、独居老人、重大疾病患者等),开辟就医“绿色通道”,安排专人专车闭环接送,确保他们及时得到治疗。为解决居民“买菜难”,他多方联系保供企业,在小区内设立无接触配送点,并组织志愿者分楼栋、分时段有序发放。为缓解居民焦虑情绪,他开通社区心理热线,组织线上文化活动,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用公开透明赢得理解信任。一位被隔离的居民在微信群里留言:“虽然门被封了,但以田浩同志为首各位党员的心意从未被隔断,谢谢你们的辛苦付出!”。

在项目施工现场田浩同志创新使用"云端+现场"双重组织生活模式,在菏泽市展览中心项目首创“互联党建Home+”让在家与在项目部的同事,通过腾讯视频连线开展"让党旗在隔离区飘扬"主题党日,带领20余名党员骨干连续68天驻守闭环管理区,牵头编制《防疫施工监理指南》,推动项目成为属地首批复工标杆,既保证了项目工作“跟得上”,又保证了政治学习“没落下”。

image.png 

三、攻坚克难,发挥专业优势

在推进七里山街道老旧小区综合改造这项涉及数千户居民的庞大工程中,他面对的不仅是错综复杂的管线迁移、产权纠纷等“硬骨头”,更有部分居民因不理解、怕麻烦而产生的抵触情绪。面对这块公认的“硬骨头”,田浩同志没有退缩,积极发挥个人专业技术优势,带领科室同事和社区干部,开启了“白加黑”、“5+2”的工作模式。针对居民普遍担心的施工扰民、费用分摊、设计方案不理想等问题,他牵头组织大小协调会、现场答疑会、方案公示会近10余场。对于个别情绪特别激烈的住户,他坚持“一户一策”,数十次上门耐心解释政策、倾听诉求、反复修改优化方案,常常一户人家就要沟通到深夜。他常说:“群众有疑虑很正常,我们的责任就是把政策讲透,把方案做优,把工作做实,直到大家理解、接受、满意为止。”正是这种“磨破嘴皮、踏破门槛”的韧劲,逐步化解了居民的疑虑和抵触。

项目进入施工阶段后,他几乎以工地为家。每天清晨,工地上最早出现的是他检查安全的身影;夜深人静时,他还在办公室梳理当天的问题、部署明天的任务。一次,为解决几栋楼同时施工导致的噪音叠加扰民问题,他连续三天蹲守现场,协调各施工单位优化工序、错峰作业,最终将影响降到最低。施工中遇到地下管网复杂、影响进度,他第一时间联系水务、燃气、热力等部门现场办公,通宵研究解决方案,确保工程按节点推进。居民们看在眼里,感动地说:“田浩同志真是为我们操碎了心,有他在,我们放心!”

四、心系民生,践行“代表在先”

田浩同志作为街道社区党代表,他将自己的手机号、微信号公示在每栋楼每个单元的显著位置,承诺“24小时在线”。居民遇到大事小情,总习惯第一时间找他。下水道堵了、楼道灯坏了、邻里闹矛盾了、办证流程不明白了……无论多琐碎的事情,只要居民开口,他都认真倾听、耐心解答、尽力协调解决。他手机里存着水电维修、开锁换锁、通下水道等便民服务电话,也熟悉各个职能部门的办事流程,总能给居民提供最快捷有效的指引。去年冬天,一栋老楼因管道老化导致多户停暖,他冒着严寒,连续三天跑供热公司、协调维修师傅、安抚居民情绪,直到暖气恢复,嗓子都哑了。居民们送来锦旗:“社区虽小责任大,服务居民暖万家”。

田浩同志还是社区政策上传下达的“小喇叭”,也是民情民意上传的“直通车”。他及时将政府惠民政策、社区通知公告传达到每家每户。同时,他更注重收集居民的意见建议和诉求,无论是关于小区环境整治、停车难,还是对社区服务的想法,他都详细记录,及时向社区和街道反映,推动问题解决。在加装电梯、垃圾分类等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工作中,他充分发挥人头熟、情况明的优势,协助社区做好政策宣传、意见征集、矛盾调解工作,成为促进社区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在社区养老院慰问和照顾老人;在振大社区为辖区五老家庭拍摄全家福;在市场内设立的“振大服务一站”,详细了解服务站的功能、机制和发挥的作用,实地解答群众的疑惑,宣讲有关政策,解决群众身边的难题;在便民农贸市场,与社区百姓面对面交流,倾听民声、汇集民意,更好的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宗旨。

 image.png

(结语) 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的门槛上,田浩同志深知荣誉属于过去,责任永在肩头。将继续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姿态,在东海波涛间书写新时代建设者的忠诚答卷。因为,共产党员的初心,永远在路上;工程师的使命,始终在脚下!


主办:山东省建设监理与咨询协会 版权所有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卧龙路128号 联系电话:0531-87087166 技术支持:海大云 鲁ICP备2022037324号 鲁公网安备37010302000818号
sitemap feed